目录
笔墨丹青
吴让之篆书书法特点崔文华;1-3
西风逐潮,狂澜决堤——决澜社画家倪贻德的现代派油画思想与作品赏析林盛阳;4-6
怀素草书对黄庭坚的影响与启示张冰贺;7-9
石涛山水画的艺术语言研究李雯;10-12
从“传神写照”到“气韵生动”—工笔人物画中的美学理想肖兰;13-15
浅析沈度小楷书风刘晏宁;16-20
杨凝式书风的取法与发展贾国婷;21-23
文人赏石入画的画意表现——以《岩壑奇姿图》为例林冰蕊;24-26
绘色诗篇——何多苓的色彩演变及其艺术内涵李子寅;27-29
以艺术心理学角度分析王铎行书作品——以《雒州香山作》轴为例安宇;30-32
馆藏撷英
玉骨融华:探寻彩陶馆玉器骨器魅力贺永安;33-35
国图藏北宋本《后汉书》初印后印比较研究王浩铭;36-38
商周铸铜遗址出土陶管研究黄丽;39-42
人面像岩画探析——以阿拉善博物馆馆藏敖包扎德盖人面像岩画为例杨福丽;43-45
珍品集萃
银器的造型与审美表达杨仙寿;46-48
唐醉石印谱知见录考艾永兴;49-52
辽代中期冠饰造型纹样分析研究——以陈国公主墓高翅鎏金银冠为例张阿茹罕;53-55
博古新知
《鲜于璜碑》与《张迁碑》碑额对比分析张娜;56-58
解析汉代铜镜的制作工艺:源于熟练工匠还是科技进步武柳均;59-61
浅析古今书法集字现象苏冰;62-64
中国钱币的数学文化美学阐释胡吉振;陈嘉倩;孔莉雅;马素玲;65-68
传统彩陶几何纹饰在现代陶艺中的创新应用探究王艳;69-71
考古札记
战国中山王■墓葬船坑初探翟晶晶;72-74
北周须弥山石窟艺术与地区信仰谢千帆;叶原;75-77
“千年诗廊”—七星岩摩崖石刻主题分类研究李小芳;78-80
太原阳曲县不二寺佛教造像鉴赏杨帆;81-83
东汉镇墓文所见鬼神名称考释龙秋羽;84-86
《周义墓志》考释——兼论唐书家周良弼陈浩铭;87-90
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有翼神兽图像研究马世野;91-93
建筑空间
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与保护——以华山西岳庙修复工程为例白锦华;邱滢宇;94-96
壁画与戏台:山西大同赵彦庄龙王庙研究朱燕英;97-99
朔州市革命文物代表性建筑的类型分析和价值研究丁文秀;100-102
闽南建筑的装饰美张保海;103-105
浅析吴滩古镇的价值与保护利用程积凤;106-109
科学探微
文旅融合背景下西安社火脸谱的数字化研究丰则临;110-112
在线观展新体验—《故宫展览》App的新探索翟芮;113-116
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少数民族题材表现语言研究万玲玲;117-119
数字媒体视阈下敦煌壁画的创新研究王露;杨勇;120-122
浅谈古代青铜器的阴极保护徐琢洋;123-125
业界纵横
新时代遗址博物馆展示与利用的思考——以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为例李红果;126-128
数字化时代下博物馆展陈与参与体验的创新研究卿雪梅;129-131
黄河文化符号在河南博物院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开发与应用李家琪;祖桂华;132-134
美术馆大文创视域下融合空间的思考——以上海中国画院 程十发美术馆为例王婷;135-139
博物馆巡展趋势的思考于梦瑄;140-143
寰宇艺境
当代没骨花鸟画形式语言的创新性表达杨轹丹;144-146
伊夫·克莱因的蓝色单色画创作研究姜玉琪;147-149
延安木刻——古元《逃亡地主又归来》谭颖;150-153
对比分析《读碑窠石图》与《阿卡迪亚的牧人》周进;154-156
中法工艺文化对话:瓷器、丝织与金属工艺的交融与创新蔡晓玲;蒋佳宁;157-160
信阳地域性绘画创作中的召唤结构王召召;康文慧;161-163
论夏俊娜油画的表现语言及艺术价值潘晓东;于康萍;164-166
清中期崇赵书风盛行的起因探究李超;邵爱香;167-169
从柏格森时间绵延角度解读何云昌行为艺术——以其系列作品中“24小时”为例田雨嫣;170-172
法比恩·维迪尔作品中的跨文化实践研究刘雷;173-175
非遗传承
福州皮胎漆器的发展路径探索陈诗琪;176-178
花开不败——南京绒花非遗艺术于设计衍生品的视觉表达王琪;179-181
水族豆浆染的文化价值及传承现状浅议杨俊岚;182-184
洛阳唐三彩瓷板画技艺的传承与创新路径探索靳浩琦;185-187
湖湘木雕中的“湘”情逸趣——访木雕花板收藏家赵雄左萱亭;陈秋伟;188-190
威海锡镶艺术语言的表达与传承杨青德;191-193
见证生命的力量:根雕艺术形式及内涵剖析苏增水;194-196
《榴实图》卢士杰;2
南北舞狮系列信息图表设计杨佳蕾;7
两般三样——马勺脸谱纹样应用设计李悦;8
水墨元素融合的节气海报设计周云帆;9
浚县·泥咕咕海报设计宋婉莹;10
订阅及渠道197
《长留风生》陈振博;1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