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笔墨丹青
自由至上,绘画重生——探析尹光中作品杨光艳;胡瑕;1-3
龚贤山水画墨色研究果杰;4-6
用画论的眼睛读倪瓒——以《六君子图》为例潘晓晶;7-9
“度物象而取其真”——浅谈荆浩《匡庐图》郭妞;10-12
论书法作品中的留白李诗婷;13-15
戴本孝与石涛“一画论”之初探李顺禹;16-18
谈中国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意境表现岳琳玲;19-21
(宋)林椿《葡萄草虫图》形式分析贾义涵;22-24
元代郑思肖绘画风格影响与思想变迁霍俊霖;25-28
馆藏撷英
北朝到唐代陶瓷扁壶发展脉络探究——以石家庄市博物馆馆藏隋代青釉扁壶为切入点卓倩;29-31
故宫博物院宋画中的香炉高清瑜;32-34
明永乐青花折枝花果纹瓷梅瓶郭庆;35-37
珍品集萃
元代青花釉里红小罐的研究与发现李平;38-40
匈奴金银器虎形纹饰探析贾苑彤;41-43
一枝二花 相得益彰——南北派石雕略探张海强;44-46
唐代艺术中的“镜”意象研究王倩莹;47-50
明代珐华器的世俗性体现及成因探究贾丽媛;51-53
炎宋璀璨——浅谈宋代玉器的特征牟春全;54-57
西周利簋纹样研究与设计应用梅沛然;58-60
博古新知
从酒泉画像砖看魏晋百姓服饰之美焦玉环;61-63
当阳峪绞胎瓷的传承与保护研究王雨;靳小勇;64-67
明清瓷器装饰纹样特点及文化传承张亚堃;68-70
跨媒介视域下中国艺术的美学精神阐释——从《千里江山图》卷谈起王泺清;关红;71-73
浅谈北宋瓦舍勾栏的创设意义曹宁宁;74-76
水韵汉魂视域下西安文创产品设计研究刘思轶;77-79
文明互鉴视角下的敦煌引路菩萨胡煜琴;80-82
磁州窑白地黑花瓷的艺术特点与传承发展刘闻捷;马贝宁;83-85
顾恺之“传神论”美学思想与当代价值重申耿媛;86-88
考古札记
山西离石后石村再次发现战国墓李旭峰;89-91
陕西西咸新区坡刘村秦墓出土山字镜初探王映天;92-94
山东汉画像石中动物形象的艺术解析王孟琪;95-97
科学探微
陕西唐墓壁画的数字艺术修复方法研究刘桀文;98-100
基于传承性保护视角的智慧博物馆古籍展览研究魏霄鸣;韦颖;101-103
纸质文物保护修复中传统与现代技术对比分析卢秀善;104-106
业界纵横
佛教法螺左旋与右旋的辨析苏昊;107-110
明代景德镇瓷业兴盛的原因——以青花瓷外销为例孙杰;111-113
浅论陶器在史前丧葬文化中的象征性蕴意刘志强;114-116
面向文物价值论的藏品鉴定与鉴赏研究王丹;117-119
皇家审美对景德镇瓷业的影响陈默兰;120-122
博物馆展览中的新媒体技术应用研究张腾;123-126
寰宇艺境
论近现代中国画艺术的风格发展与影响陈雨嫣;陈紫馨;雷诗雅;127-131
芝华长生——汉代装饰所见灵芝文化信仰研究芦倩;132-135
陕北的热浪——论段正渠表现性油画艺术曾珍珍;136-138
艺术美学之浅析马远《踏歌图》中的意境幸涵鑫;139-141
威尔汉姆·哈默修伊窗主题油画语言分析徐艺恬;142-145
图像学视域下探究当代国画创作的新思路——以《千里江山图》为例谢爽;146-148
浅谈《益州名画录》中的“逸格”王菁;149-151
汉代服饰元素在汉王镇公共艺术中的应用研究马平;刘子健;152-154
浅析工笔人物重彩与热贡唐卡的异同王思佳;155-157
浅谈怀斯水彩画光线表现的趣味性方方;158-160
巴尔蒂斯作品中装饰性因素研究王萌萌;161-163
“萌态”汉兵马俑IP形象设计及应用研究蒋烨;穆荣兵;程琳;王越峰;164-168
我们向何处去——保罗·高更的艺术生命与创作樊利婷;169-171
感性的秩序化表达——中国画线描人物写生技法原理程楠;172-176
非遗传承
传统非遗与现代文创的设计融合——以漳州木版年画为例魏金超;177-179
美玉花开,顽石点头——惠安石雕品读黄培明;180-182
陕西面花的艺术特征研究张娜;李可可;183-185
福州软木画非遗艺术生态传承与创新研究余静;许国阳;186-188
民俗美学视域下江西新干剪纸传承与发展研究严世宇;189-192
《习近平句 江山就是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》卢立彬;2
萧平作品萧平;193
莫雄作品莫雄;194
张镇氷作品张镇氷;195
童迅作品童迅;196
包学文作品包学文;197
中国画《卯兔迎春》田步石张冰;198